本帖最后由 jessica 于 2014-11-4 17:48 编辑
图1摄于哥斯达黎加的 La forTuna。(佳能 EOS 7D,腾龙 180mm f/3.5 微距镜头,拍摄时用到了 LED 摄影灯照亮主体和背景) 在摄影的世界中,我们经常会为了获得浅景深而绞尽脑汁。 我们拍摄人物肖像时,为了使主体人物同背景分离出来,总会用到大光圈镜头,只为能拍出那种魔术般的三维效果。但是在微距摄影世界中,情况则完全不同。如果不是用一种特殊的图片合成技术,我根本无法拍到题图那张红眼树蛙的照片,它的身体在图片上很深,如果以传统手法拍摄,那么它身上很多有趣的部位都不会在焦点上。景深基本只与光圈值和焦距这两个因素有关。拍摄时,光圈越大,离主题越近,我们拍摄时得到的景深越浅。
图 2
图2这只食虫虻以 f/9 的光圈拍摄,属于中等大小的光圈设置。这时,仍不可能使整只食虫虻都在焦点范围内。(佳能 EOS 7D,适马 150mm f/2.8 微距镜头,1.3秒曝光,ISO 200,f/9)
拍摄微距摄影时,摄影师经常要以1:1甚至更大的放大倍率拍摄,这使得我们必须离被摄物很近才可以。而这又无法避免地使得景深变得很浅,在很多情况下经常浅到连拍摄苍蝇这样渺小的事物都需要把光圈缩小到 f/16 甚至更小才能拍清楚。
图 3
图3是同一支食虫虻,用8张照片进行焦点叠加,所有照片均为1.3秒快门,f/9 光圈,ISO 200 曝光。 这种现象是由光学规则引起的,通常很难以传统方法解决这一问题,除非我们将光圈开得很小,而这样又会使图像质量大受影响(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不足以解决问题)。
不过如果我们愿意通过一种叫焦点叠加的方法多做些处理工作,就可以在任意焦距下以成像效果最好的光圈进行微距摄影,同时得到最佳景深。
焦点叠加这一步骤需完成两项工作。
首先,在不同的焦距下拍摄一系列的照片,这一组照片应覆盖我们需要景深的全部范围。
图 4
图4是另一只食虫虻,由11张照片叠加而成。每张照片的清晰部位不同,使得整体照片都清晰锐利。由第一张照片开始,分别对前腿、眼睛、躯干等,然后向后延展到背部和翅膀。(佳能 EOS 40D,腾龙 180mm f/3.5 微距镜头并配有延长镜,1/6秒快门,ISO 100, f/7.1)
例如,我们从正前方拍摄上面的这只食虫虻。我们可以先拍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将焦点集中在食虫虻的头部,再拍一张将焦点集中在躯干或腹部。
这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拍摄自然界活动的物体(我通常是在自然光线下以最极端的放大率拍摄活物)有很多出错的可能。有时候天上的云一动,光线就会改变,或者有时拍摄对象决定动一下换个姿势,之前的照片就前功尽弃了。
图 5
我在瓢泼大雨中拍下了上面这张红食虫虻。这表明你可以在最恶劣的条件下拍摄用于叠加的照片,这是技巧、意愿和耐心的问题。要知道这可是自然摄影,另外说一句,你能看见最后成品照片中反射出的红白雨伞么? 摄影:Shay Habba
我是自然摄影师,只在自然环境下拍摄动物,而不在影棚中拍摄。影棚摄影师可以拍摄数百张照片然后把它们叠加在一起,这要求高精度的摄影器材,这与我的情况则不完全相同。你要记得,焦点叠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几张照片的所有参数须保持一致:光圈、快门速度、ISO 值和白平衡。
图 6
图6中的蜻蜓,由8张照片叠加,所有照片以1/50秒快门,ISO 100,f/5.6设定值曝光。(佳能 EOS 40D,腾龙 180mm f/3.5 镜头,Rishon Lake 拍摄,以色列)
这也许是显而易见的事。可是当光线稍微改变时,相机的自动白平衡就会偏移,快门速度也会改变,这些微小的改变会使得叠加后的照片看起来很奇怪。我建议在阴影下摄影、无风时拍摄,这样背景环境就能尽可能的保持一致,叠加后的照片效果也会更好。
第二项工作为合并(或叠加)拍摄的所有照片。可以使用佳能魔灯固件中的多焦距合成--运行多焦距合成来完成。图 7
图 8
图 9
图 10
需要注意的几点:
你也许觉得通过前后移动镜头改变焦点比通过转动对焦环改变更有效果。这时因为再极限放大倍率下,改变焦距会对物体的放大倍率产生很大影响,会造成整组图片整体结构的不一致。不过有时候三脚架上的对焦轨道在野外环境下并不太牢固(尤其是在极限放大倍率下),所以要特别小心地移动。我更偏向于通过镜头的前后移动改变焦点,主要由于它很方便,并且比较稳定。
图 11
这只食虫虻正在为它与飞行相关的肌肉做热身(图11)。为了拍到这张照片,我要拍摄两张照片,一张是翅膀拍动时的照片,一张翅膀静止时的照片。由于虻的头部在拍动翅膀时会一直震动,这张照片严格来讲不算焦点叠加。不过我的主要意思是有时我们需要合成不同照片来获得更自然,更吸引人的照片。
你可以把焦点叠加比作成 HDR 技术,它是包围对焦,而 HDR 是包围曝光。我同意并也认为这两项技术都涉及到图片合成技术,这在如今的数码摄影环境下非常常见。
我在拍摄风景照片时当遇到对比度范围较大且考虑景深时,甚至会同时使用这两项技术。
图 12
注意这只橙尖粉蝶前部的左侧触角和右翼失焦(图12)。我故意这样做来保持图片微距效果的自然,即不是所有物体都在焦内。(佳能 EOS 7D, 佳能 MP-E 65mm f/2.8 1-5X macro 镜头, 8 张照片,全部以1/5秒, ISO 100,f/8 曝光)
很多人问我对焦点叠加是否显得自然的看法。我想过这一问题,我现在会说我觉得焦点叠加很自然,起码和闪光灯摄影,高 ISO 拍摄或其它任何数码摄影技术一样自然。
相机的感光元件永远无法向眼睛那样看事物。并且我认为如果我们的眼睛有同微距镜头一样对近处对焦的功能,我们应该能通过双眼看到同焦点叠加处理后相同的效果。
|